高考填报志愿操作流程主要分为前期准备高考填报志愿流程、正式填报两个阶段,同时需注意相关事项。
前期准备阶段
信息收集:通过本省教育考试院官网、阳光高考网等渠道,了解招生政策、批次设置、院校招生章程、专业内涵及选科要求;明确高考成绩、全省位次及分数与批次线差值,参考往年录取情况确定“冲、稳、保”梯度范围;准备好身份证、准考证、成绩单、《招生计划目录》,并提前下载志愿草表手写模拟。
模拟填报:按省份安排参与模拟演练,熟悉系统登录、志愿填写、保存提交流程,测试“冲稳保”方案合理性并及时调整。
正式填报阶段
登录系统:在规定时间内,通过本省教育考试院指定平台登录,首次登录需修改初始密码。
填写志愿:按批次依次填报,输入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,对照《招生计划目录》,避免复制粘贴错误;执行“冲、稳、保”策略,保持志愿间分数梯度,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。
核对与提交:保存志愿后,逐项核对信息,确认无误后提交,部分省份需短信验证码。提交后可多次登录修改,截止前务必确认最终版本。
确认存档:提交成功后,按要求打印志愿确认表并签字,部分省份需现场确认,留存系统截图或凭证备查。
注意事项
时间节点:关注本省具体填报时段,逾期无法补报。
系统要求:使用Chrome/Edge浏览器,避免手机操作;提前半小时登录,避开高峰卡顿。
信息准确性:重点核对院校专业代码、选科要求及身体条件限制,确保符合招生章程。
志愿填报后需持续关注录取动态,未被录取可参与相应批次征集志愿。
本文标签tag: